戴尔科技PowerStore越高的数据缩减比 有效提升存储效率
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据
在地球上
我们每天都会产生
5亿条推文
400万GB的戴尔的数聊天数据
2940亿封电子邮件
……

根据IDC的数据 ,在2020年 ,科技全球创建 、越高有效捕获 、据缩减比复制和消耗的提升数据总量约为64ZB,而到了2025年,存储全球数据总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效率163ZB ,如果将其存储在艾字节数据中心里,戴尔的数整个数据中心可能有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,科技建造和维护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 。越高有效
那么 ,建站模板据缩减比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提升方式来存储这些数据呢?
当然是有的啦~许多科学家认为 ,另一种更加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就潜藏在我们的DNA当中 :既然DNA能够承载遗传信息 ,那么它也能够储存数字信息 。效率按照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戴尔的数说法 ,每一克DNA可存储215PB的数据。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教授马克·巴斯这样说到 :
理论上,一个装满DNA的咖啡杯可以存储世界上所有的源码下载数据。DNA的存储密度甚至比闪存要大一千倍,而当你制造出DNA聚合物后 ,它就不会消耗任何能量 ,你可以编写DNA,然后将其永久保存 。

我们可以看到,相比于其他存储介质 ,将DNA作为存储介质拥有诸多优势:
01
存储密度极高
每个核苷酸,最多相当于两个比特,约为1立方纳米。理论上讲,1立方毫米的DNA便能够存储大约1EB的数据,服务器租用真正做到把EB级的数据“握到手心里”。
02
存储时间长
在合适的存储条件下 ,这些DNA可以存储上万年,且几乎没有后期维护成本 。
03
能耗极低
使用DNA作为存储介质无需额外的维护成本,由于其高密度的特性 ,存储数据不再像其他介质一样需要占用大量场地,能耗也远远小于传统介质 。
DNA的存储原理并不复杂,数字存储系统将文本、照片等信息编码为0和1;同样的模板下载 ,遗传密码的四种核苷酸在DNA中编码为:A、T、C和G 。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G和C ,用1来表示A和T。简单来讲就是用遗传代码ATGC来替代计算机的二进制代码。

整个DNA存储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:信息编码、DNA合成、DNA测序和信息解码 :
第一步:借助信息科学领域的编码算法,将数据转换为DNA中的四种碱基序列。高防服务器
第二步:利用DNA合成技术例如固相亚磷酰胺三脂法、酶合成法进行DNA的合成 ,这一步骤相当于数据的写入。
第三步:依靠基因测序技术,在众多信息中读取你所需要的DNA序列信息。
第四步 :将碱基序列重新转换成二进制序列 ,在经过纠错后便可得到原始数据。
当然,将DNA作为存储介质并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,使用DNA存储数据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59年 ,免费模板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 ,该项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。近年来 ,随着算力上限的不断突破、各科学领域不断交叉融合,才让几十年前近乎疯狂的想法逐渐变为可能。
当然 ,人类在探索的路途中不止DNA存储一种,下一代颠覆性存储技术还有无惧湿热、干冷的玻璃存储以及可行性更高的全息光存储 。我们可以发现 ,无论是哪一种存储技术 ,都在追求更小的体积和更大的容量 ,这也是存储的本质 :通过提高读写效率以满足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需求 。
尽管大规模使用下一代存储介质还不能完全实现 ,但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着 ,例如数据缩减技术 :在存储介质上保留一个唯一实例 ,将冗余数据替换为指向唯一数据副本的一个指针,从而做到在更少的空间储存更多的数据,节约存储成本并延长SSD的使用时间 。越高的数据缩减比就意味着更多的有效空间,而这一比例也是衡量一款存储产品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 。
而在这方面 ,戴尔科技“第五代存储”家族的PowerStore绝对可以称作该领域的佼佼者,在不妥协性能的前提下至少实现4 :1的无损数据缩减